-
Andrea Amati 法皇九世小提琴
在1966年,一支由Andrea Amati為法皇查爾斯九世制作的小提琴回到了它的家鄉Cremona。2016年是它回到故鄉的50周年紀念日,我們利用這個機會來近距離的欣賞一下這支樂器。 在Cremona小提琴博物館的珍寶室里面有一支非常珍貴的,由Amati為法皇九世制作的小提琴,在琴身內部有一個可見的手寫標簽:Fait par Andre Amati en 1566 sous la regne de Charlse IX Restaure par N。lupot a Paris en 1818…
-
曼托瓦小提琴制作第一人彼得.瓜奈利
今天我們離開千篇一律的小提琴之鄉克萊蒙那(Cremona),南下很短的距離,來到另外一座城市 曼托瓦(Mantova).如果你還不知道瓜奈利家族的組成,請先閱讀這一篇文章,有助于你了解家族的人員構成和特點特色。今天的主角是一位在Cremona“混不下去”,決定單槍匹馬的單干一番事業的 Pietro Guarneri,彼得.瓜奈利,通常我們把他叫做“曼托瓦的瓜奈利”,用于區分與他同名的侄子“威尼斯的瓜奈利”,二者都叫Pietro. 通過今天的文章,我想告訴大家的是,歷史是簡單明了的。我們與其去看拍…
-
小提琴耶穌瓜奈利 1743“Brusilow” — 從古典經典中逆襲
近日,又一支“耶穌”瓜奈利的古典名琴落戶中國。隨著媒體對于小提琴制琴藝術的關注的提高,這支號稱上億身價的樂器風風光光敲鑼打鼓的來到了中國。我可能和大家的心情不大一樣,我的感覺,更多的是無奈和唏噓。不久前,一支Strad就被中國買家高價購入。然后呢?除了各種無用的報道,就沒有然后了,最后還是給外國人用去了。一代名琴就像馬戲團的動物一樣,被“玩兒”了個遍。 當這樣一支樂器來到中國,沒有任何媒體有興趣介紹它的歷史,它的審美取向,它的制作靈感。而已不一而同的對準了“最昂貴”“最頂尖”這樣的俗不可耐的字眼…
-
耶穌.瓜奈利小提琴作品細節剖析
就像許多的瓜奈利提琴一樣,這支大概制作于1725年的 “Enescu, Cathedral”的約瑟夫 瓜奈利 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“耶穌”瓜奈利小提琴的早期歷史并不為人所知。它最早的記載是在 Eugene Gand 1870年的筆記中出現。 當它當時被從Gand &Bernard Freres公司購出,由Monsieur Millont購買,一位Marseille音樂學院的教授。到了1896年這支樂器由Monsieur Brouzet所擁有(可能是一位醫生),而在…
-
小提琴初學者買10000元的琴值得嗎?
一般的工廠小提琴都在10000元以下,但是10000多的也不是很貴,一般的10000多的小提琴要看聲音,如果聲音和幾千的一樣,就不必換了,如果聲音真的很好聽的話,還是可以考慮的。就像我現在的琴18000左右,聲音和我老師十幾萬的差不多。高考也不一定要換琴,因為才用了半年的琴都比較新,所以也不必著急換。 要是真的要換的話,還得要經過老師和家長的同意。但是我建議最好晚點換。因為買琴的話還要看它的品牌材質等等,還要有國外的或者國內的大商家有銷售活動買才最劃算。我那時候買的原價24000,最后砍價下來才…
-
1000塊的小提琴用著怎么樣呢?
買小提琴不是看價格的多少,因為小提琴不像鋼琴,鋼琴的價格是物價局統一了的,所以越貴的鋼琴越好。而小提琴的標價是人們亂標了,物價局也沒給一個標準,所以你去不同的琴行看小提琴,同一牌子的同一把小提琴的價格可能就不一樣。小提琴的好壞主要是決定于小提琴的音色、材質和做工,與價格一點兒關系都沒有。如果是初學者就應該買一般的練習琴,等自己覺得拉得很好了就可以換一把純手工的小提琴。 價位在1000至1500之間的小提琴,業余演奏和學習應該說是足夠了。其實決定一把小提琴音色的好壞,第一是靠演奏的人,其次才是琴的…
-
小提琴買新琴舊琴其實都一樣
小提琴買新琴舊琴皆無妨!最主要的是要看它好不好,尤其對于學生來說 只要是琴好,價格又不貴,那么你就選買舊琴,其實買新琴和舊琴都可以 但買之前需要鑒定 對于專業小提琴手來說 建議購買新琴,找到自己終身喜愛的小提琴非常重要。 新舊小提琴的最大區別在于,舊的小提琴是用上乘的材質,并出自于制琴大師之手,如斯特拉迪瓦里、瓜內利.代爾.基蘇。他們制作的小提琴都是世界名琴。假如拿他們和現在的制琴大師新作的琴相比較,當然是新琴肯定不如這些老琴。 再一方面,在材質和工藝基本相同的情況下,新琴的音質不如老琴好。其原…
-
小提琴是買新的還是買舊的
很多的小提琴愛好者不知道自己該買新琴還是買舊琴,其實這不應該是一個問題,如果加上一個定語—同等價格條件下或許還可以比較。 小提琴的新舊與否不應該是選琴的先決條件,往往一些舊琴經過長期的拉奏,琴的共鳴性能更好了,琴與人的結合也更相融了很多。新琴到手時,總使人覺得不那么“和諧”,聲音有些發尖發硬,需要長時間的拉奏才能逐漸地與人和諧起來。一把保管好的舊琴其實也就是“舊”在它的年齡上,能有一把閱盡滄桑的琴那該是多么美妙的事啊。 內行的小提琴老師提倡學生買舊琴,前提是要經過專業鑒定。當然,初學者買新的練習…
-
琴破情圓——我所修復的最艱難小提琴之一
這把琴是我到目前為止修復得最艱難最沉重的提琴之一。理由,倒不是因為它是一把什么名琴,而是這把普通的德國琴遭破壞的方式與程度,以及它后面令人嗖心的故事。 故事發生在1994年初,我剛從Oslo到挪威第二大城市Bergen開了我的分店。不久我接受Bergen城報的采訪,上了報紙的頭版。 之后,一位個子很高叫Nilson的年輕人抱著一個老式木頭小提琴盒子走進了我的工作室。打開盒子一看,我的天,琴的面板中部和邊緣都用新木頭魯莽粗暴地加了一層。這使得琴面板變形,合不上琴身。一問,才知道這琴的主人是這位年輕…
-
再聊提琴的材料問題
不管做小提琴,還是做琴弓,原料是很重要的,但不是最重要的。因為,最終決定事物的是人,而不是物。 世界上,不管做小提琴的還是拉琴的,好像沒有一個民族有中華民族這樣熱衷于原料,對原料的講究超過一切。不管拿起一把琴還是一支弓子,頭一件事情就是看原料,頭一句話也是談原料,要價還價的根據還是原料。于是“是歐料還是國料?”“是蘇木還是巴西木?”“木材是自然干燥還是人工老化?”“琴板虎紋怎么樣,弓桿的木頭達到了多少Lucchi質?”etc的話題可以沒完沒了地延伸下去,而對琴或者弓子的制作工藝、尤其是制作風格、…
-
小提琴琴碼的制作過程
關于小提琴琴碼的重要性,丹尼在他的《提琴的琴碼問題》一文里,是這樣描述的:“提琴的琴碼,實在太重要了(如果不是最重要的話)。換上一個不同的材料和形狀的琴碼,會使琴的聲音變得面目全非,正如許多客人說“像換了一把琴一樣”。而琴碼的做工,就像一個人的臉,或者一個商店的櫥窗,是鑒別一個制琴師傅水平高低的尺碼。參加國際提琴制作比賽或者找工作,第一輪一般就是郵寄一個制作完了的琴碼過去。當然,我這里需要說明的是,一般來說,提琴修理師的琴碼要完成得比新琴制作師更漂亮,因為摳琴碼,是修理師們天天要干的活。事實上一…
-
防止E弦陷進小提琴琴碼的辦法
小提琴E弦陷進琴碼,是全世界小提琴人民的頭痛。為了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,琴碼制作商、提琴制作師修理師,以及琴弦廠家,都各自做出了各自的辦法。Let’s先把這些辦法一一舉例,最后,講講小編的方法。 琴碼廠家:德國有琴碼廠家(應該是由法國Aubert公司授權生產的),將一塊三角形的烏木鑲入琴碼。 這樣做有沒有效果?有,但效果不大,而且對聲音有影響。烏木比楓木密度大,硬,的確是比較難以被小提琴E弦切進去(鋒利的小提琴E弦在巨大的張力下,就像一把刀一樣鋒利)。但是,時間久了,還是要一點點切進去的。加之,小…
